注册 |登录

沙坪小师吧-新址spjyz.gzpwh.com交流论坛教学交流 › 查看主题

7567

查看

0

回复
返回列表

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

go

如何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

1#
发表于 2014-12-7 21:24 | 只看该作者 | 倒序看帖 | 打印
       近几年来,我们学校老师为上公开课在是选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上而纠结,有的老师说第一课时容易上,没上头,要上就上第二课时。第一课时真的是没上头了吗?其实不然。常态课第一课时我们定的具体目标可分解为三个方面: 1.把课文读正确、读流利;2.学习生字新词;3.理清文章的思路,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。第一课时的三个教学目标是基本的,是“共性”的;但由于各年级的认知特点不同,各学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同。一般来说,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字词教学,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,其余为次重点;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理清课文思路,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,其余为次重点;第三学段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,其余为次重点。由此可见,在第二、三学段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。
一、常态课上老师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当做法
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。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,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。但是在常规的阅读教学课堂上,很多老师却很少有步骤、有计划地去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。很多时候,在整体感知环节上一般只停留在口头上,教师也很少去规范学生的语言。七嘴八舌,你一言我一语,凑齐主要内容,教师便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。到了高年级,很多学生的概括能力只停留在第二学段的水平上。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内容的学生不多。
能力是需要训练的,“第一手经验”往往非常重要,可惜很多教师喜欢包办代替, 希望通过口授的方式“抄近路”,把我们已有的经验直接“转发”给学生,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少走弯路:只要讲了,学生就懂了。其实不然,经研究,所有的二手经验如果不经过学生的实践,都是要大打折扣的,只要让学生亲身经历,获得的经验才是弥足珍贵的。
    在整体感知环节,教师一般都会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: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或者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?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,自己去尝试概括主要内容。在交流的过程中,教师一般只会几个学生说说,对学生的概括情况, “能不能再简洁一些?”是一些教师最喜欢的回应话语。如果几个学生都不能用简洁语言说出大意,一些老师就会自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完事。下面是一位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教学片断。
   《语言的魅力》教学片断:
    师:下面大家自由读课文,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主要上学期老师教你们的“六要素”,学会把这六要素连缀起来。
    生自由读。交流。
    生: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个老妇人衣衫褴褛,佝偻着腰,双目失明,在乞讨,一个著名的诗人走过来,问……(说了两三分钟)
    师(未做评价):谁能说得比她更简洁?
    又一生:(如法炮制,还加进去自己的感想:牌子上写着……表明他……从中可以看出,很多人同情她……)
   师:谁来评评她说的?
    生1:他没说时间,也没说地点。
    师:那你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。
    生1:一天中午,在大街上,一位衣衫褴褛、佝偻着腰的老妇人……
    到此为止,三个学生起来说,主教师未加任何评价,学生也是越说越具体。
    师:刚才大家在完整性方面表现不错,但精炼不够,要简要概述,主要内容只能是大树的主干。这篇课文写了诗人在大街上……(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说了一遍)
    从这个环节可以看出,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缺失。教师只不过在走教学过程而已,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习得什么,教师丝毫没有关注。
课后与教师交谈时了解到,教师把学生的概括能力估计过高,他认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,初步感知一篇简单的文章主要内容不是件很难的事,所以面对课上越来越繁琐的文章大意,显得束手无策。
面对如此的生成,教师应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预设,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,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概括的过程,在“如何才能做到简洁“上下功夫,让学生在过程中习得把握文章大意的方法。
    比如:
    1.当学生在说到“老妇人衣衫褴褛、佝偻着腰……” 的时候,教师要打住,适时引导,简洁的语言是不需要把人物的外貌做具体说明的。
    2.当学生说到:一位著名的诗人走过来,问……”时,教师也要指导,一般情况下人物的语言,具体的动作也是可以略去不说的。
  3.学生加进去自己的感受时,教师也应该引导,初步把握文章大意是不需要加进去自己的感受的。
  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,按照老师的指导切切实实经历“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。
    小学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经历,虽然枯燥、机械,但最终我们都学会了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。那时,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老师每堂课的教学都不会放过机会传授方法,而且老师经常在我们概括完之后,还会把主要内容抄在黑板上,要我们去背诵,一来二去,自己也摸到了一些门道。虽然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可取,但是每节课雷打不动的“概括环节”却让我们在过程中得到锻炼。
    二、我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四种方法
   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。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,学生在阅读文章时,抓住主要内容,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。“准确”、 “简洁”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。如何帮助学生准确、简洁、快速地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,在教学实践中,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:
    方法一:抓住关键句,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
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,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往往会使用一些总起句、总结句、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,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。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,稍加改动,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。
如《海底世界》的中心句: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、物产丰富的世界。《槐乡五月》的中心句:五月,是槐花飘香的季节,是槐乡孩子的季节。
  引导学生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:1.全文围绕哪句话写的?2.试着用利用中心句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
方法二:抓住段意,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。
很多文章它是没有典型段落,也没有关键语句,这时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先提取关键词,再归纳出段落大意,最后合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,这就是我们最为常用的“段意合并法”。抓住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最关键的就是提取关键词,任何文体性质的语段都得围绕某个核心话题展开—— 在教《庐山的云雾》《美丽的南沙群岛》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句的:出示阅读要求:1.找出课文中第二、三自然段的中心句;2.合并起来,说说主要内容。
 《庐山的云雾》1 .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。2.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。
 《美丽的南沙群岛》1.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。2.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。
  找出了这两个关键的中句子,然且引导学生把它们串起来,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。当然用“段意合并法”概括时还要注意筛选,有的文章列出了多小标题,我们要选取主要的,舍掉次要的,合并时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,加以完善,使之完整简洁,这样就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。
    方法三:抓住要素,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
  写人、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起因、经过、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,抓住这些要素就已经提取了一些关键词。因此,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,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,用词语串连起来,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,这就是“要素串联法”,如《菩萨兵》一课,我出示六要素来让学生完成填空:
  时间:长征途中
  地点:藏民居住地区
  人物:朱德总司令和他带领的红军
  起因: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,听说红军来就躲进了深山
  经过: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
  结果:藏民悄悄地返回了家园
  将这六要素串联起来,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:在长征途中,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,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。
  ——  方法四:抓住课题,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
题目是文章的眼睛,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,而且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,学会分析课题,也就悟到了“概括”与“具体”之间的关系,比如《大作家的小老师》这一课,课题提示了主要人物,指导概括时,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、围绕课题进行提问:(1)大作家和小老师分别是谁?(2)大作家从小老师那里学得了什么?(3)试着概括主要内容。
学生在读书中解决了三个问题后,就可以概括出:课文写的是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在莫斯科访问时遇到小姑娘娜塔莎,在同她的对话中,萧伯纳意识到自己太自夸,应该永远保持谦虚的态度,所以称小姑娘为自己的老师。
 就这样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,引导学生把零散的、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,相信只要我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,学生一定会在训练中总结出方法,不断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,在实践中提升。
教育何时迈向“现代化”?www.gzpwh.com
spjyz.gzpwh.com

TOP

沙坪小师交流论坛spjyz.gzpwh.com |联系我们

GMT+8, 2024-6-14 07:39, Processed in 0.037552 second(s), 10 queries.

Powered by Discuz! X1

© 2001-2010 Comsenz Inc.